二手回流提取罐的使用原理
設備結構:任何設備,無非分為機械部分和電氣部分兩個模塊,作為提取罐,機械部分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分解為上封頭、筒體、出渣門等幾個部分。上封頭考慮開幾個孔?預留幾個孔?每個孔功能是什么?需要多大尺寸?需要什么連接方式?封頭和筒體連接形式是什么?筒體用什么形式加熱?保溫條件是什么?出渣方式是什么?清洗條件是什么?。。。等等,電氣部分也如此,從里到外,要把一些泛泛的要求逐步完善變成一些具體的要點。以前看到一些URS規(guī)定的太細,一看就是某廠家的說明書或者技術要求翻版過來的,甚至很多已經超出了我們用戶所關注的點。URS告訴供應商你要what?而不是告訴供應商how。
設備尺寸:除了關注設備外形尺寸,還要關注設備上各種開孔的尺寸,更要結合現場安裝方向,關注設備操作面的各種尺寸。有一次,我做FAT就發(fā)生這樣的事情,設備所有尺寸都對了,但是現場安裝的時候,原來預想的操作面有一些偏離。原因就在于尺寸驗收的時候沒有結合設備現場安裝的方向和尺寸。
一個提取罐,好不好用,除了設備加工本身,其配套管路的連接其實更加重要。有一次,一個歐洲QP在提取車間現場看著現場記錄問我:
1號罐和2號罐大小尺寸一樣嗎?我說:一樣
2個罐里面裝的物料和溶媒一樣嗎?我說:一樣
2個罐子連接的管件和泵閥一樣嗎?我說:一樣
既然什么都一樣?為什么1號罐和2號罐加熱到沸騰到時間會相差15分鐘呢?如果您被問到這個問題,是否想過該如何回答?
我想類似的情況很多提取車間都應該遇到過。到底是設備問題,還是管道問題,還是其他什么問題?改天,專題討論一下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。
中藥提取,有人說很簡單,有人說很難。在我看來,起碼說不容易,我也認為行業(yè)需要一套適用于中藥特點的GXP,GEP也好,GDP也好,指南也好、方法也好。2017年,我想組織寫一下,暫叫《中藥提取GXP應用技術指南》,之前發(fā)過一篇帖子《中藥提取GXP實施技術指南編撰出版征集“發(fā)燒友” 一起來“打地鼠”》得到了很多中藥提取的“發(fā)燒友”的大力支持,目前報名參與已經超過60人,涵蓋了省級藥監(jiān)局、地方藥監(jiān)局、省市及藥檢所、省藥檢院、研究院、中藥企業(yè)高管、基層一線人員,中藥飲片廠老總、藥店經營負責人、還有高校的老師。。。。等,我想這個項目可以開始啟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