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用領域 | 綜合 |
---|
冷凝是使熱物體的溫度降低而發(fā)生相變化的過程通常指物質(zhì)從氣態(tài)變成液態(tài)的過程。冷凝和蒸發(fā)是作用相反的兩個單元操作。
在化工生產(chǎn)中,實現(xiàn)冷卻、冷凝的設備通常是間壁式換熱器。常用的冷卻、冷凝介質(zhì)是冷水、鹽水等。一般情況下,冷水所達到的冷卻效果不低于0 ℃;濃度約為20%鹽水的冷卻效果為-15~0℃。冷卻、冷凝操作在化工生產(chǎn)中易被人們所忽視。實際上它很重要,而且嚴重影響安全生產(chǎn)
![]() |
參考價 | ¥500 |
訂貨量 | 1臺 |
更新時間:2020-06-12 16:22:40瀏覽次數(shù):270
聯(lián)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儀器網(wǎng)上看到的信息,謝謝!
現(xiàn)有各種列管式冷凝器低價處理
現(xiàn)有各種列管式冷凝器低價處理
編輯
冷凝過程主要分為兩種,一種稱為膜狀冷凝,另一種稱為滴狀冷凝。
1、膜狀冷凝
冷凝液能很好地潤濕壁面,在壁面上形成一層連續(xù)的液膜,冷凝過程只在液膜與蒸氣的分界面上進行,冷凝放出的汽化相變焓必須穿過這層液膜才能傳到冷卻壁面上去,這種冷凝方式稱為膜狀冷凝。
絕大部分的冷凝過程屬于膜狀冷凝,這時,液膜層就成為主要的傳熱阻力,液膜的傳熱系數(shù)越高或液膜的厚度越薄,傳遞的熱量就越多。因此在設計冷凝器時,為了提高冷凝傳熱系數(shù),就要考慮如何避免凝液膜不斷加厚,以及如何促使凝液膜減薄。例如,通常采用臥式冷凝器,就是因為在殼程中凝液不斷地從管子上滴落下來,使液膜層不會隨冷凝量的增加而不斷地加厚。
2、滴狀冷凝
冷凝液不能很好地潤濕壁面,將在壁面上形成一個個小液珠,且不斷成長變大,液珠變大之后,由于受重力作用,會不斷地攜帶沿途的其他液珠沿壁流下,使壁面重復液珠的形成和成長過程,冷凝放出的汽化潛熱可直接傳遞給壁面,這種冷凝方式稱為滴狀冷凝。
滴狀冷凝的傳熱速率比膜狀冷凝高,可以達到膜狀冷凝的幾倍甚至十幾倍,其原因是蒸氣與管壁直接接觸,中間沒有比管壁傳熱系數(shù)小得多的液膜存在,同時傳熱的推動力是蒸氣與管壁溫度之差,這比膜狀冷凝時氣液界面與管壁溫度之差要大。盡管滴狀冷凝的傳熱效果很好,但在操作上不穩(wěn)定,而且它所需要的特殊材質(zhì)的冷凝表面也很難*,因此工業(yè)應用仍很有限。
編輯
冷凝器是把蒸氣冷凝為液體的設備,在冷凝過程中蒸氣把熱量傳遞給冷卻劑。在石油化工過程中經(jīng)常使用各種各樣的冷凝器,其中在兩相流動傳熱的冷凝過程中應用泛,如蒸餾塔頂氣體餾出物的冷凝、水蒸汽的冷凝、冷凍劑蒸氣的冷凝等。在冷凝過程中涉及到的主要設備有:管殼式冷凝器、空氣冷卻器、板式冷凝器和螺旋板式冷凝器等。
蒸氣冷凝的過程還可以用來加熱或蒸發(fā)冷卻劑,因此根據(jù)換熱過程的不同目的,可以分別稱為冷凝器、蒸發(fā)器、再沸器或加熱器。本章主要介紹管殼式冷凝器,其中浮頭式冷凝器結構如下圖所示。 [2]